成本核算是财务核算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对于制造企业而言尤其重要。一个制造型企业如果没有一套科学、适当的核算体系,很难做到财务报表的公允反映,并且同时会影响到企业整体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从而导致管理拖了业务发展的后腿。
提到成本核算,大家想到的是产品成本的核算,自然而然地将成本核算的重点放在产品生产上,而忽略了企业整体核算框架的建设。本人认为,单纯的产品成本核算是极少独立存在的,在设计企业成本核算体系时,首先应从企业整体的经营活动入手,设计一套整体的核算体系,然后再对不同类型的经营活动采取不同的核算办法去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以下是主要的核算体系设计思路:
1、 经营活动分类:
一个制造型企业通常的经营活动可能包括以下几种:
l 研发活动
l 产品生产活动
l 技术(劳务)服务活动
l 自制固定资产活动
l 产品售后服务活动
l (生物资产)动物饲养活动
l 其他
上述经营活动可能存在某些活动不定期发生情形,但如果从整体核算体系层面不予考虑,一旦发生相关业务,相关数据就可能不能及时获取,财务人员可能因来不及应对而影响其他日常活动的正常核算。
2、 部门或业务划分
企业应根据上述不同业务类型发生的频率以及人员配置等情况,合理设置不同业务部门,尽可能做到部门与业务的对口,以便企业在财务核算上正确归集相关费用。对于某个部门可能涉及两个以上业务类型时,该部门需要引入业务分类的管理理念,对本部门发生的各项采取恰当的管理措施予以区分,包括生产订单(项目)、工时记录、完工报告等信息应当按照业务类型予以区分,以保证相关成本费用数据正确地进行归集。这样,一旦部门与业务活动之间有了对应关系,就相当于人员费用以及与人员相关的费用(如差旅费等)与业务活动之间建立了有机联系,这就为后期成本费用的正确归集打下了基础。
3、 资产分割
固定资产折旧及其他相关费用通常也是制造费用中占比较大的费用,企业应将各项固定资产在部分划分的基础上予以恰当的分割,明确固定资产使用归属,一方面便于资产管理,同时也是提高成本核算准则性的基础所在,一旦固定资产的使用归属确定,折旧费、维修费、日常能源消耗亦可在此基础上予以准则划分。
4、 材料费用归集
各项业务活动领用的材料通常是通过生产订单或业务编号与各项生产活动建立联系的,因此企业应建立业务活动分类编码制度,对不同业务类型设置不同的业务编码或生产订单,同时明确各项业务的负责部门及责任人,每月通过恰当的信息传递系统向各部门传达生产任务,对已完成的订单(项目)亦应及时关闭,这些工作依赖于一个有效的生产运营管理系统。
5、 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与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
财务部门应对本企业不同类型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调查,充分了解各类活动的经营特点和生产管理需要,在此基础上确定各类经营活动的成本核算对象。只要确定了成本核算对象才能选择恰当的成本核算方法,如品种法、订单法等。有关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相关教科书中已有很详细的介绍,本文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成本核算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而转变,一个企业可以同时采取多种核算方法,一个产品在不同时期或者针对不同的客户也可以灵活选择不同的核算方法,在这个问题上,成本管理是最终目的,核算只是个手段。
6、 期末完工成本与在产品成本的分配
某一成本核算对象期末同时存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时,期末还需要将当期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其分配的方法本文亦不再赘述,在此本文只想强调,核算体系的设计者应走到生产第一线去详细调查,调查到位了,分配方法才能合理,核算数据才能准确。
7、 自制半成品
某些产品因市场变化、生产工艺等因素要求,通常会产生自制半成品,亦即产品生产过程需要中断、存储。从成本核算的角度看,一个产品核算层级越多核算数据就越不尽准确,因此,自制半成品应尽量避免,这需要提高企业市场预测能力,同时优化企业生产管理。如果半成品是必须的,尤其是半成品还存在经常销售行为时,自制半成品的产生就是必须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