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
1407年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终于定稿,明成祖朱棣亲自作序并赐名《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的编纂,是朱棣倾全国文化力量而完成的,而其背后也是一个人命运的悲剧。
《永乐大典》是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有“世界上最大百科全书”的美誉。而要讲起它的编纂过程,就必须先讲一个人,那就是《永乐大典》的主编—解缙。
从小就被人称为才子的解缙,早在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就考中进士,入朝为官。当时正是明初四大案余波未止的时候。
两年后,朱元璋又除掉了淮西集团的代表人李善长。就在满朝文武都不敢说话的时候,年轻的解缙竟然给朱元璋写了一篇《太平十策》,劝朱元璋不要如此杀戮。
老谋深算的朱元璋当然不会听一个毛头小子的话,但朱元璋也没有杀掉解缙,一年后,朱元璋把解缙赶回了老家,并留下一句话:“十年后再启用。”
直到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此时的解缙已经在家呆了7年了,解缙感觉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主动投靠了朱棣。
投靠朱棣的解缙也如愿得到了器重,朱棣毕竟是戎马一生的汉子,文化上是短板,而治理国家,朱棣更需要解缙这样的才子,所以在朱棣登基后,决定将一件重大的任务交给解缙,那就是编修《永乐大典》。
朱棣可能未必是一个好人,但他确实是一位高瞻远瞩的好皇帝。因为在当时书籍出版后,并没有专门存档的措施,很容易失传。
所以朱棣想编修一部涵盖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等社会各个方面的百科全书,这绝对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朱棣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解缙。
没想到当时34岁的解缙却没把朱棣的话当回事,只1年时间就交差了。解缙把名为《文献大成》初稿拿给朱棣看,结果朱棣看完之后很不满意,给解缙一顿臭骂,这部初稿远远没有达到朱棣的心理预期。
这一顿骂之后,解缙真正领会了朱棣的意图,知道皇帝想要的是一部真正的传世之作,于是让朱棣提供支持。
这一次,解缙和朱棣都动了真格。朱棣给解缙加派了5个翰林学士做总裁,还加派20个翰林院官员为副总裁,将原来147人的编纂团队一下扩充到了2000多人。
另外还命令户部特批这个项目的拨款,命令礼部派人负责在全国范围内搜罗孤本书籍。总之就是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宗旨只有一个,编出一部传世之书。除此之外,这一次,朱棣还给解缙加派了一个厉害的人物担任监工,他就是姚广孝。
姚广孝这个传奇人物在很多地方都有讲过,他佛道双修,被称为黑衣宰相,是当年靖难之役的策划者,他不光在权谋之术上举世无双,而且文化思想、阴阳术数、医学建筑样样精通。
他还参与了紫禁城的建筑和规划,所以朱棣派他来担任《永乐大典》的监修,足可见《永乐大典》的编纂,是朱棣倾尽当时明朝全国上下文化力量的。
终于经过3年的努力,于永乐五年十一月,大典初稿完成,朱棣亲自为这部大典赐名《永乐大典》。
这部书收录了自先秦到明初的各种书籍,共计11095册,达22,877卷,约3.7亿字,全部由人手逐字抄写而成,这绝对是震惊寰宇的壮举。
只可惜经过战争和大火,这部惊世之书至今已十不存一。而他的编纂者解缙,结局也同样令人唏嘘,最后被活活冻死。
后果
《四库全书》的编修
盛世修典,朱棣为了掩盖他靖难起兵夺位的污点,任命解缙编纂《永乐大典》,以彰显他的文治武功,完成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壮举。只可惜《永乐大典》及它的编纂者都没有获得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