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的「响马」是什么意思?

更新时间:2024-12-02 10:42:18

”响马”是一种简化的称呼,原来叫做“放响·马贼”或“放响·马盗”,这是“放响(箭)”+“马贼”的组合,有时候又简化为“放响·马”,甚至“响·马”。

譬如,《包公案》:昨日在后门内沙滩,放响马劫了银鞘。

《居士传》:勒吏卒追捕豪右轻侠、放响马剽劫者,竿其骨於衢内。

《钦定日下旧闻考》:京卫屯军杂居,人性骄悍,好骑射,往往邀路劫财,辄奔散不可获,人号为放响马贼。


放响是箭上带哨,箭往天上射,有时候也随意往林间射,目的不是射人。响箭在空中发出尖锐的叫声,以此来告诉来往商旅行人“俺来了”“要财不要命,恁都不要动”。同时告诉埋伏在各处的同伙一起行动,就跟摔杯为号似的。

《儿女英雄传》里的解释是最好的:说书的,这强盗这枝箭放着人不射,他为何要射在半空里?他只要使一枝梅针箭,那人岂不应弦而倒?为何倒要用骲头箭?他还是射鹄子呢,还是射帽子呢?

列公,不然!

大凡作强盗的,敢于拦路劫财,了断不是三个五个,内中有瞭高的、把风的、动手的、接赃的,至少也有二三十个人,岂有大家挤擦在一块子的理?自然是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藏在那山坳树影之中瞭望。等到望见过往的客商到了,一枝响箭,便算个号令,大家才不约而同的下山,这是一;二则,既作绿林大盗,便与那偷猫盗狗的不同,也断不肯悄悄儿的下来,放这枝响箭,就如同告诉那行人说:“我可来打劫来了!”不然为甚么叫作“响马”呢!


相关推荐